Donnerstag, 27. September 2012

搜狐财经:中国制造正在丧失竞争力

搜狐财经专题 -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探源:出口竞争力下降 - 认为:

多年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带来房地产泡沫、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货币升值最终使得竞争力出现下降。在竞争力下降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也必然下降,这是2012年经济放缓的一个重要结构性因素。具体表现为
  • 新兴经济体从中国虎口夺食
  • 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改写格局
  • 中国制造遭遇第三次工业革命新挑战

Dienstag, 10. Juli 2012

中国泡沫一旦破灭 投资者该怎么办?

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正在变大出口不振,内需难提中国只能出老招了:加大投资。所以央行频繁降息,降低备金率。问题是这个老招式还能用多久? 如果中国经济一旦放缓,股市楼市崩溃,投资者现在该如何布局呢?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 中国泡沫一旦破灭 投资者该怎么办?认为中国泡沫即将破灭,4%的GDP是未来10年的平均增幅。所以投资者应卖空大宗商品生产商的股票和相关资产。就是该卖空全球供应公(包括航运业)和工业金属及其生产商(其中可能包括巴西公司的股票、澳元以及必和必拓这样的资源类巨头)。同时可买多石油和农业股。

Mittwoch, 4. Juli 2012

Eurobonds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has newly published a worthwhile article about Eurobonds Paths to Eurobonds. Here is the short summary:

This paper discusses proposals for common euro area sovereign securities. Such instruments can potentially serve two functions: in the short-term, stabilize financial markets and banks and, in the medium-term, help improve the euro area economic governance framework through enhanced fiscal discipline and risk-sharing. Many questions remain on whether financial instruments can ever accomplish such goals without bold institutional and political decisions, and, whether, in the absence of such decisions, they can create new distortions. The proposals discussed are also not necessarily competing substitutes; rather, they can be complements to be sequenced along alternative paths that possibly culminate in a fully-fledged Eurobond. The specific path chosen by policymakers should allow for learning and secure the necessary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al infrastructures and political safeguards.

Ewiges Wachstum?

Bei der Vorlesung Ökonomik sind wir überzeugt, dass der Bedarf der Menschen unendlich ist. Das heißt, obwohl die Nachfrage nach Gütern von limitierten Ressourcen bzw. Angeboten verhindert ist, soll sie, und weiterhin die Wirtschaft, noch stetig wachsen. Solche Tendenz liest man sehr leicht von Bruttoinlandsprodukten ab.

Ist diese Meinung eines ewiges Wachstum richtig?

Ein interessanter Artikel auf Zeit-Online mit Titel Schluss mit dem ewigen Wachstum stellt es in Frage. Der Autor meint, sowie der Körper, sollen die menschlichen Bedürfnisse langsam bei einem Stand einhalten. Die Nachfragen nach Autos, Wohnungen u.a. kann sich schwer weiter wachsen when sie befriedigt sind. Die Schlussfolgerung, " wenn aber nichts ewig wächst, dann ist es doch doof, seine Existenz auf ewiges Wachstum auszurichten."

Mittwoch, 27. Juni 2012

德国为拯救欧元承担了多少债务

据德国财政部最新测算,德国目前提供担保和信贷总和为3103亿欧元,相当于2011年GDP的12%。 其中包括2850亿欧元欧洲稳定机制ESM和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信贷额度,98亿欧元欧盟财政预算和152亿欧元的希腊纾困基金。德国财政部还测算出,如果欧元区解体,造成的损失远大于3103亿欧元。具体数额没有透露。

来源 http://www.zeit.de/wirtschaft/2012-06/haftung-deutschland-euro

Montag, 25. Juni 2012

世界主要货币国际化历程 (ZT)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参战国受到重创,无力恢复金本位制。由于美元与黄金保持稳定的兑换关系,一批国家聚集在美元周围,形成了美元区。二战彻底改变 了世界经济格局。《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美元初步获得世界货币的霸主地位。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助推美国构筑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全球经济体制,夯实了国际货币地位。  
      日元国际化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1980年 《外汇与外贸法》取消资本项下的外汇管制,加快了日元的国际化进程。1990年日元超过英镑,与美元、德国马克曾为世界三大主要国际货币。1998年,日元真正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为促进日元国际化和提高日元国际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日元的国际化水平离其设定目标仍有不小距离。
     德国马克的国际化可分为两个阶段。二战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1950年后的30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长超过5%,到上世纪80年代就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1980年至1987年,世界贸易往来用德国马克计价的交易额比重从10.2%上升到12.4%。1980年,德国马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重比重上升为19%,仅次于美国。1985年,美国为摆脱国内危机,逼迫德国马克和日元升值,德国当局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制定权,还通过汇率联动机制减轻了货币升值的压力,这些都为德国马克赢得了良好国际声誉。随着欧元的诞生,德国马克作为支撑欧元的核心货币自然地融入欧元,进入国际化的新阶段。

来自中国经济网 http://intl.ce.cn/specials/zxgjzh/201206/25/t20120625_23432383.shtml

Montag, 11. Juni 2012

郎咸平: 中日货币直兑,要警惕引发可怕灾难

本月起,上海和东京外汇交易市场实现了人民币与日元直接兑换。对此,不同与国内大多媒体的吹捧,郎咸平教授认为: 在利率没有市场化和民营化之前就对资本账开放,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圈套。并且,已经有极为清楚的证据表明,国际金融界已经悄然准备好了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突然崩溃。 全文阅读...

央行在本月7日已经再次启动了自2004年10月以来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扩大了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其中贷款利率下限下浮至80%,存款利率上限上浮至110% (此前分别为90%和100%)。而郎教授所要求的利率民营化则没有动静。

Sonntag, 10. Juni 2012

时寒冰 --- 降息·通胀·保增长[转载]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 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与此同时,自同日起:(1)将金融机构存 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2)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从表面上来看,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下调0.25个百分点,属于对称式降息,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又想达到非对称的效果。
    这其中透露出来的一个现实窘况是:银行吸纳存款的能力在快速萎缩。由于中国的存款长期处于负利率状态(由于通胀的真实情况被压缩,负利率情况实际上更为严重),促使存款人寻求更高回报的机会,因而,民间高利贷才能有如此坚实的基础。这削弱了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导致金融脱媒现象越来越严重。
    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实际上应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款基准利率,而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以增强银行的放贷能力,同时,缩减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中国长期实行利率管制,自1999年以来,政府实施了扩大存贷款利差的政策,存贷款一年期基准利率超过3个百分点(1996年5月—8月存贷利差曾高达到3.96%)。
    这使得银行成为不劳而获的寄生虫。2010年,中国五大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高达1.08万亿元,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平均为78.50%,占当年全国财政总收入的13%!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继续超越1万亿元,而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辛苦劳动的利润率,却远远弱于银行。当收益主要源于存贷 款利差的银行坐享其成,成为这个社会鼓励投机钻营、不劳而获,而打击劳动创造财富的畸形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由于这次同时降低存款基准利率,将使公众的存款意愿进一步降低,也将增加银行吸纳存款的难度,加大银行系统的风险敞口。如果银行不能有效补充资本金,放贷能力被削弱,货币政策调整的目的如何达到?
    而且,央行的行为总是非常诡异。在2008年次贷危机恶化的过程中,央行一再加息,直到企业开始大面积倒闭时,才改为降息。这次在重复过去。2011年, 很多企业举借高利贷维持生存的情况下,央行在2011年2月9日、4月6日、7月7日连续加息,加速了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而今,再次等待企业开始大面积倒闭时,央行又降息了。如今企业贷款意愿已经大幅降低,因为,一些企业已经死掉了,不需要了。以至于到了2012年4月份,新增贷款只有6818亿元,央行才突然想起来降息!央行,你做对过吗?其实,最重要的不是降息与否,而在于大幅度减税,对庞大的官僚队伍进行裁减,减少企业、民众的负担
    此次降息在周四突然发布,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二季度的GDP数据非常糟糕。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8.1%,二季度破8是毫无悬念的事情。央行降息意在冲抵这种糟糕数据的负面影响,同时,为保增长护航。
    2011年12月12日,我曾经写过一篇《财政积极,货币何以稳健?》的文章,认为:由于央行的独立性很差,中国的货币政策从属于财政政策,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取决于财政政策。因此,看中国的货币供应,首先要看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只要财政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只能跟着积极。所谓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在中国并不存在
    在保增长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必然跟着转向。
    也就是说,降息是必然的,关键是降息的时机选择。
    现在,央行迫不及待地降息,所依据的逻辑其实已有细微的变化。降息的逻辑是CPI在下降,而迫不及待降息的逻辑则是,CPI很快还会再起来,再不降息来不及了!根据我在今年年初的研究结论,今年秋冬交替之际,物价尤其食品类价格将暴涨。
    理由之一是相关食品的供应不足。比如猪肉,中国缺少市场调节机制,当养猪者由于巨亏杀掉母猪时,政府很少过问,等到猪肉暴涨时,又慌不择路地鼓励。从而,使得猪肉的供给一直在供应短缺和过剩之间摇摆不定。
    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不断打击农民的积极性,高成本低收益的农业现状,使得表面的浮华之下,隐藏着重重危机。
    理由之二,是货币的严重超发。
    中国的广义货币全面超过美国。2012年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 89.56万亿元,折合14.2万亿美元。而截至2012年3月,美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为9.8万亿美元。中国超过美国45%。根据中国M2预期增长 14%的目标及美国的平均增速测算,2012年底,中国的广义货币量将超过美国的53.3%——这是保守的估算。如果中国M2以2009年27.58%的 速度增长,到2012年底,则可达到108.65万亿,超过美国71%。
    因此,CPI的降低只是暂时现象,进入今年秋末,又会重新涨起,而且,很难再回落
    这是央行迫不及待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央行并不具备连续长时期降息的条件。到了秋冬之后,还会重新为应对通货膨胀而忙碌。
    央行降息的一个理由是,国外许多央行都在降息。但这只是表象的对比。因为,世界绝大多数央行是非常独立的(原本想说除中国之外的央行,但这种表述不够严谨),它们下调的基准利率是间接的名义利率,传导到信贷业务上的真实利率是不完全的,而中国下调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会立即被银行执行,是实际利率。
    6月6日,欧洲央行为何暂时不降息,而6月7日,美联储伯南克也没有对第三轮量化宽松作出明确暗示?因为,在当下,中、欧两大经济体,任何一个经济体率先降息,都可能加剧资金的外流。中国降息,意味着在中国套利的热钱的收益空间被压缩,加剧资金外流现象。欧洲也一样。因此,欧洲一定要等中国降息之后再行动 ——有兴趣的对照一下过去的情况。而伯南克一定要等中国和欧洲都降息后,再出手QE3。实际上,正是由于这次欧央行按兵不动,伯南克才没有对QE3作出暗 示,但中国央行的行动,委实让伯南克同学兴奋不已,毕竟,这种配合为他的下一步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这就是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我实在想不通,在去年企业急需资金,且资金不外流的情况下,央行为何不降息,而偏偏等待这两个条件都改变的情况下,才突然想起了降息!
    这次降息,能达到让企业起死回生的效果吗?
    很难!中国的信贷资源主要流向垄断企业,许多投资低效低收益高腐败,成为很多人中饱私囊的工具,而对中国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民营企业,则很难得到贷款,这意味着,即使下降贷款利率,受益的范围,也基本上停留在垄断企业层面,对中国经济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尽快大幅度减税,打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比降息之类的措施要重要得多、迫切得多!
    现在,从上到下,又如同2008年11月时那样活跃起来,在保增长的旗帜之下,大干、蛮干之风又重新兴起,大投资又激情澎湃地铺开,而这一切都需要靠源源不断的货币供给来支撑。货币春药只能解一时之困,当很多人把它当作饭吃的时候,器质性隐患已经埋下。
    此次之后,中国经济的基础将被彻底摧毁。我此前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强调2012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原因就是基于此——中国经济将从此丧失掉自我调节和修正的机会。
    至于对投资的影响。
    我去年认为2011年11月中国股市会完成筑底,而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后,我从2012年5月7日开盘前开始发出风险预警,事实上,也正在从那天起,中国股市步入了调整阶段。这个调整还没有结束,由于欧债风险仍在释放中,仍需等待。当调整接近尾声时,我将在微博或博客中发出提示。
      于2012年6月8日清晨


From http://shihb.blog.sohu.com/220258596.html

Dienstag, 29. Mai 2012

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构架图

搜狐财经: 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了一步: 中日两国将于6月起实行人民币与日元直接兑换交易。这将直接加强两国企业往来,意味着汇率风险和交易费用被"一并消除"。报道称,中日2011年双边贸易总额为27.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19万亿元),但绝大部分通过美元结算,而中日货币"直接连线"后,仅交易费用一项,每年就能节约30亿美元。

Dienstag, 22. Mai 2012

Economics – New Links for Students from the IMF

The IMF’s well written Finance & Development magazine has recently published two helpful online compilations of articles that may be useful to students and those interested in economic issues. They are rich collections of material that are totally free!!
1. Back to Basics — explaining some fundamental concept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2. People in Economics — a collection of profiles of leading economists and policymakers, including 10 Nobel Prize winners.
In addition,
  • listen to regular audio podcasts with leading experts on development issues around the world–or download from iTunes.
  • and get free a neat new ipad app for IMF news and data–it lets you chart and view global economic indicators and forecasts

Montag, 21. Mai 2012

希腊看来去日无多了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刊刚刚登了两篇有关希腊的文章,一篇是从政治层面,另一篇是从经济层面,都对希腊继续留在欧元区持悲观态度,看来希腊留在欧元区的日子真的去日无多了。下面节选几个要点:

第一篇  容克:欧元区多数财长赞成希腊退出欧元区

容克表示,希腊6月17日举行的下次选举将是该国能否留在欧元区的最后机会,若此次选举无法产生愿意遵守救助计划条件的政府,希腊将退出欧元区。

欧盟(EU)贸易专员Karel De Gucht...表示,欧盟委员会及欧洲央行正在就希腊退出欧元区的紧急方案进行研究。

德国财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已考虑希腊在进行选举的同时就该国是否留在欧元区举行全民公投的可能性。


第二篇 经济学家对希腊退出欧元区影响的预测汇总

摩根大通(JP MORGAN):在希腊政客未能组建联合政府后,该国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已由20%升至目前的50%。

花旗集团(CITIGROUP):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情境有许多种,几乎每种都可能对欧元区造成较长时间的负面影响。...总而言之,欧元前景难以乐观,除非决策者作出令人意外的决断。

野村(NOMURA):希腊经常项目余额将因缺乏资本流入和不可避免的资本出逃而大幅波动。该机构还再次强调,希腊银行业可能需要暂停营业以防止存款流失。

汇丰(HSBC):在连带影响方面,需要考虑希腊退出欧元区将给欧洲其他市场带来多大影响,以及欧洲央行采取相关应对举措的速度和力度。

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MERRILL LYNCH):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风险正在加大,但确保希腊留在欧元区的动力也在增加。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人们已经在为希腊退出欧元区做准备,但是如果由此带来的连带影响过大,一份较为明确的债务货币化融资方案可能摆上桌面。

Mittwoch, 16. Mai 2012

南非驳斥关于中非关系的5个论调

南非标准银行网站近期刊发题为《对当前中非关系一些主要批评的反驳》一文,对国际上批评和指责中非关系的主要论调予以反驳,并对中非关系有关问题进行了澄清。
  • 论调一:中非关系近年来之所以蓬勃发展,是因为中国向非洲提供了一种比华盛顿共识更容易接受的经济意识形态,或者叫北京共识
  • 论调二:在中非贸易中,非洲只向中国出口矿产资源,中国则向非洲出口大量工业制成品,中非贸易对非洲经济增长乘数效应有限,中国对非出口使非洲制造业空心化 
  • 论调三:中国作为大国在与非洲打交道时占据不公平优势。
  • 论调四:中国本着不干涉内政原则同非洲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提供援助,事实上帮助非洲流氓国家化解了政治经济改革压力,助长了它们侵犯人权、破坏生态环境和压榨劳工的行为。 
  • 论调五:中国正把其他伙伴挤出非洲,非洲是零和机会。

Martin Luther und die Eurozone

Die Diskussion über Griechenland und andere PIGGS-Staaten wird immer lauter und ein Austritt von der Eurozone ist nun nicht ausgeschlossen. Eine relevane Frage ist: Hat man bei Maastricht Fehler gemacht? Ja, das ist die Antwort von einen Artikel von the Globalist.

"Read my lips: No unreformed Catholic countries," he would have chanted.

Montag, 14. Mai 2012

Economists: Chinese Currency Significantly Undervalued

Here is a new article about the valuation of Chinese Renminbi from Wall Street Journal. In these short paper the different opinions between the economists are outlined. Some economists are based on the reducing trade balance form this year, and the others, probably based on a calculation with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Economists: Chinese Currency Significantly Undervalued
Last week, a Chinese central bank official said the yuan’s exchange rate with the dollar “isn’t clearly undervalued.” Economists in the latest Wall Street Journal forecasting survey beg to differ.

Twenty-eight of 41 economists who responded to the question said that yuan was undervalued, and 23 of them said it was undervalued by more than 5%. Nine economists said the level was about balanced, and just four said the yuan was overvalued.

Stephen Stanley of Pierpont Securities was among those who said the Chinese currency was at about the right level. “The trade balance is getting less lopsided,” he said.

Meanwhile, Ram Bhagavatula of Combinatorics Capital thinks that while the yuan is undervalued, it’s not a large number. “Other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are proving more attractive,” he said.

But most of the respondents disagreed. Allen Sinai of Decision Economics estimates the currency is undervalued by up to 30%. And Julia Coronado of BNP Paribas say that if the exchange rate is balanced, China’s currency policy makes no sense. “If it weren’t [undervalued by more than 5%] then what would be the harm in letting it float?,” she said.

Dienstag, 17. April 2012

次序颠倒的人民币国际化

现在中国政府一方面通过贸易结算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汇率改革。这种策略正确吗?

去年6月,社科院研究员张斌撰文(原文)指出: 政府把次序颠倒了。应该先改汇率,才能成就人民币国际化。他认为,在汇改之前就大力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给中国货币当局带来了巨大损失。由于货币当局自身不创造收入,这些损失最终要靠纳税人还账。

让我们看一下货币当局的损失从何而来。

2010年至今,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超过1万亿人民币,其中主体部分是进口贸易结算。进口贸易结算,是指内地企业用人民币替代美元支付进口,根据多方面的研究报告和调查,人民币贸易结算的80%-90%是进口贸易结算,以此推算,内地企业用人民币替代美元支付进口的金额大概8000亿-9000亿人民币。

企业用人民币替代美元支付进口,相应减少了外汇市场上的外汇需求,进一步放大了外汇市场原本就供大于求的格局。货币当局出于稳定汇率的需要,不得不更多地购买外汇。按照1美元=6.5人民币计算,用人民币替代美元支付进口的8000亿-9000亿人民币等价于1230亿-1384亿美元。货币当局被迫购入这增加的外汇资产。

与此同时,目前境外人民币缺少畅通的渠道进入大陆,主要是通过结算银行汇集境外的人民币存款,并转存到中国人民银行,这意味着央行负债的增加。

于是在整个过程中,央行不仅增加了1230-1384亿美元外汇资产,同时增加了8000亿-9000亿人民币负债。假定央行主要用美元外汇资产购买一年期美元国债,过去一年半的平均收益率大概是0.3%;央行支付给结算银行存放在人民银行的利率,2011年4月之前是0.99%,之后是0.72%;再考虑自2010年中期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6.8升至1:6.5,升值4.4%。货币当局蒙受了利差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财务损失。

反过来,如果在出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替代美元,就不仅能够减少货币当局外汇资产的增长,同时还能减少境外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对以上结果会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但同时,来自境外的人民币存款中,大约有10%不是存放在央行,而是通过购买内地债券、内地企业在境外IPO和发行债券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回流。这些资金最终会进入国内商业银行,并在商业银行的货币扩张过程中以准备金的形式存入央行,因此央行最终还是要为这些准备金支付利息。

但损失到此还没有结束。境外人民币如果绝大部分回流到央行——这也是当前的主要模式——尚且不会对国内货币供给带来大的冲击。但如果随着回流渠道的增加——这也正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呼声最高的领域——越来越多的货币流入内地金融体系,这些资金最终会加入到国内商业银行的货币放大过程,增加广义货币供给。如果央行对这部分新增压力不对冲,将加大国内物价和资产价格上升压力;如果对冲,又会产生新的财务成本,也就是支付给新增央票或者准备金的利息。

Montag, 16. April 2012

持有人民币:各国央行新趋势(转)

近三年中国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包括人民币贸易结算、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推出更加多元化的人民币产品并允许合格投资者直接投资人民币权益以及其他等等。各国央行对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的认可和接受以及增加互换协议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日本于3月12日宣布在中国当局批准后其将购买650亿元(103亿美元)中国政府债券的意向,由于各项行政细节需要明确,该笔交易将在未来数月内完成。韩国也已经在今年1月考虑将人民币计价债券纳入其31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 尽管持有人民币规模的细节信息未被透露,部分国家的央行包括马来西亚、泰国、智利和冰岛已经将人民币债券作为其外汇储备的组成部分。由于其购买规模较小,因而不必得到中国政府的特别安排或发行的直接许可,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中国政府债券。

由于人民币目前在市场上仍不可自由兑换,所以对一国而言签订人民币互换协议是一种非常简便的获取人民币的方法。

与香港地区的互换协议规模最大,高达人民币4000亿,为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铺平了道路。韩国紧随其后,互换协议规模为人民币3600亿,这主要是因为两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深厚投资关系。目前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而韩国是中国第三大出口目的地。澳大利亚则刚刚于3月22日取代马来西 亚与中国签订人民币2000亿的第三大互换协议,标志着两国之间不断增长的经贸和投资活动。

至于东盟各国,中国与马来西亚续签了现有的协议且互换金额翻了一倍多,同时还首次与印尼、新加坡及泰国签订了协议。

金砖各国也欲与中国签定货币互换协议,因为金砖国家不断加深货币与合作纽带,各国央行在未来将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需求。由于国际对人民币升值的持续期望以及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发挥日益重大的作用,此趋势或将延续。尼日利亚等国家已和中国就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而进行磋商,而英国等国家在未来也可能成为货币互换的候选对象。尽管货币互换未必使其它国家将人民作为储备货币,但却能够促进人民币的全球化,先从中国邻国和贸易伙伴开始,然后进一步扩展。冰岛和白俄罗斯等一些欧洲国家虽与中国贸易额有限,但也与中国签订了互换协议。接受人民币作为互换货币暗示着对人民币价值的信心,货币互换使各国能够逐渐适应在结算和投资 中使用和管理人民币,让国际社会熟悉人民币也是人民币真正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点击查看凤凰财经原文)

Freitag, 6. April 2012

中国模式:一个国家,六个作者 (转)

现在,“中国模式”是一个普遍流行的术语,不仅用来描述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 持续的增长和发展,而且用来描述这样一种增长和发展的政治后果。在国际上,“中国模式”有时也被称为“北京共识”。无论使用哪一个术语,都包含一个相当普遍的假设,即中国拥有发展的特殊药方,而且其他国家可以复制“中国模式”或者至少吸取中国的经验。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功和对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的挑战,中国可能会提供一条不同的现代化道路。这是寻找“中国模式”的思想起源。然而,尽管学者们都强调中国发展的关键特征,但是对于“中国模式”的各个方面缺乏共识。 <阅读全文>

Montag, 2. April 2012

博士论文万万不能剽窃

今日, 匈牙利总统Pau Schmitt宣布辞职,原因是他的博士论文几乎全部抄袭而来。去年,德国前国防部长Guttenberg也是由于他2006年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而引咎辞职。欧洲的学术打假力度真的非同一般。

Mittwoch, 28. März 2012

Studiengänge, die später das meiste Geld bringen können

Hier ist ein interessantes Bild von Zeit-Online. Davon kann man leicht ablesen, welche Studiengänge wieviel Geld später bringen können.

Donnerstag, 22. März 2012

中国已是德国的最大投资者

最近,中国的汽车产业又迈出了一大步:河北凌云工业集团成功收购了德国汽车零部件商Kiekert公司。Kiekert公司是汽车中央闭锁装置的首创者。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收购了四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商:Preh公司 (控制系统)、Saargummi公司(车身密封)、KSNCasting公司(轻金属部件)、Sellner公司(装饰件)。
 
除汽车行业外,机械制造也是中国买家的重点战略目标。此前,曾有中国买家收购重组的Saargummi公司,现在运营正常的KSM Castings公司和混凝土泵制造商Putzmeister也正成为中国买家的收购目标。

Germany Trade & Invest的统计,2011年827个外国投资项目落户德国,其中中国在德国的投资项目总数达158个,成为在德国投资项目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110),瑞士(91),法国(53)。

Dienstag, 20. März 2012

央行明确资本账户时间表与开放路径

央行上月发布了由调查统计司课题组撰写的《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理由是:资本账户开放总体利大于弊、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开放后风险基本可控。 报告建议应遵循“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直接后间接、先机构后个人”的原则,先推行预期收益最大的改革,后推行最具风险的改革;先推进增量改革,渐进推进存量改革。具体安排是:

短期安排(1-3年),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
中期安排(3-5年),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长期安排(5-10年),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先开放流入后开放流出,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逐步以价格型管理替代数量型管制。

一石惊起千层浪。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条件真的成熟了吗?反对者有之,赞成者有之。个人比较赞同中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的观点,他认为资本账户开放应谨慎

在当前不太有利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中国政府的政策重点应该在于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与物价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通过调整国民收入的初次分 配与再分配、国内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与打破垄断、开放服务业来实现中国经济由投资与出口驱动向国内需求拉动的转型。在国际环境动荡、国内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保持适当的资本账户管制,不仅不是“延误改革时机”,而是在努力延长改革的时间窗口。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渐进式开放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的资本账户开放仍应谨慎从事。

Montag, 19. März 2012

Olivier Blanchard: 希腊除了降低工资外别无出路

Olivier Blanchard, IMF首席经济学家,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Logic and Fairness of Greece’s Program的文章,重新梳理了希腊面临的经济困境,认为希腊唯一出路在于降薪与降低成本,以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别无他法:

The best way forward would have been a negotiation between social partners to reduce wages and prices, and avoid a long and painful process of adjustment.
Were there less painful alternatives? I do not believe there were, or are.

Blanchard的观点其实并无新奇之处,他只是给希腊重复讲述了一遍大道理,希腊其实一直就在被强迫吃这副苦涩的药。